战略与政策
2021-02-05 | BY 詹姆斯·博思博蒂尼斯
美国认为,面对中国的海上力量和更广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时,保持其海上能力和更大规模的武装力量至关重要,这能使美国在包括南海在内的印太地区行动,进而护持既有的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海上优势》提及的战略和相关概念、更广泛的《战斗部队2045》愿景,以及更大范围的全域战概念都旨在使美国能够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权力,保持可信的威慑态势,并在必要时确保在美国界定的冲突中取得胜利。
2020-12-24 | BY 闫岩
尽管美国高官多次声称要在南海永久性部署海岸警卫队力量,然而由于财政因素制约,未来美国不太可能将海岸警卫队大规模部署在南海。但美国海岸警卫队打着渔业执法合作的旗号,以新的手法介入南海事务,对冲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挑战中国在南海的固有权利和主张,仍然可能成为今后美国政府南海政策的重要选项。
2020-11-23 | BY 张竞
国际社会对于北京当初决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错误诠释与臆测,其实是对中国大陆必须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真正原因缺乏认识所致。
2020-05-20 | BY 陈慈航
美国在奥巴马时期注重立场的所谓中立性”,强调就南海主权问题“不持立场”。而特朗普政府公开反对中国在南海的一切合理主张和行为,甚至在主权问题上“选边站”,表态时常无视国际法,说谎与混淆视听近乎成为常态。
2019-12-30 | BY 许瑞麟
南海争议和中美竞争引起了大量的公众关注。但是事实上,河内和吉隆坡(以及许多东盟国家)有关国防战略图景的连续性要远远超过变化性,它们面临着南海问题以外的更广泛的安全问题。
2019-09-28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近日,前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Patrick Shanahan)承诺,面对中国在亚洲的行为,美国将不再“蹑手蹑脚”。他还警告说,美国将使用新的“胁迫工具箱”。随后,国防部和美国国务院确认,美方可能与台方达成一项20亿美元的协议,包括首次出售美陆军的主战坦克。
2019-09-20 | BY 詹姆斯·博思博蒂尼斯
英国仍然有在印太地区加强存在的基础,以及对这种角色的性质和目标的持续思考…英国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在印太地区展现更为活跃的区域姿态。
2019-04-08 | BY 胡波
中国的南海政策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克制。针对美军在南海日益增强的军事行动,中方除了跟踪、驱离和抗议之外,尚没有任何激进的动作。关于南海的岛礁建设,在相关基础设施完成后,岛礁军事部署的进度并没有外界预期的那样迅速,在美方强化南海军事行动的背景下,中国也仅仅是部署了少量必要的国土防御设施。这方面,中国其实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多。一个较明显的迹象是,中方岛礁建设的重点转向了民生建设和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2018年7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5”轮进驻南沙群岛渚碧礁执行值班待命任务。期间,发生了菲律宾军舰触半月礁事件,中方主动向菲方表达了协助救助的意愿。10月底,中国在南沙群岛启用海洋观测中心、气象观测站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开始提供海洋预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与预警等服务。
对于美国国内鼓吹的中美战略竞争和南海摩擦等议题,中国没有随风起舞,...